网站首页欢迎访问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科官方网站
长春中山医院 > 头晕头痛 >

头痛胃痛3年,花10万查不出病因?医生怒吼:你的心在“生病”!

发布时间:08-16 作者:吉林长春精神科医院

 

“我做了胃镜、脑CT、核磁共振,跑遍了大小医院,花了十万多,可医生都说‘没毛病’!可我每天都在疼啊!”38岁的刘女士(化名)在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诊室内,声音颤抖地攥着厚厚一沓检查报告。她的痛苦,正是无数“躯体症状障碍”患者的真实写照。

一、患者亲身感悟:查不出的痛,最绝望

刘女士的煎熬:
“每天早上醒来,后脑勺就像被铁钳夹着,胃里翻江倒海。最怕别人说‘你想太多了’,那种疼是真实存在的啊!有次疼得在超市晕倒,醒来却听见医生讨论‘建议看心理科’…”

张先生(化名)的迷茫:
这位45岁教师苦笑:“三年间我瘦了20斤,学生都说我像‘行走的骷髅’。妻子偷偷藏起我的止痛药,可她不知道,没有药我连站上讲台的力气都没有…”

二、病种解析:被忽视的“心理疼痛”

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专家指出,躯体症状障碍(SSD)是心理问题的“身体伪装”:

  • 核心特征:持续躯体疼痛(头痛/胃痛/背痛)医学检查无法解释
  • 致病机制:心理压力转化为生理反应神经敏化
  • 社会危害:患者平均延误治疗3.5年,医疗资源浪费严重
  • 早期信号:疼痛随情绪波动加重过度关注健康
  • 常见并发症:焦虑障碍药物依赖社会功能丧失

三、治疗前的痛苦深渊

在确诊前,刘女士的生活彻底失控:

  • 每天服用6种止痛药,胃部出现溃疡
  • 辞掉会计工作,全家靠丈夫一人维持
  • 建立了“疼痛日记”,记录着每天28次疼痛发作

张先生则陷入恶性循环:

  • 为躲避疼痛拒绝所有社交活动
  • 在网上搜索“罕见病”到凌晨
  • 曾因怀疑自己患癌三次进行不必要的手术

四、希望的曙光:原来“心”才是病根

转机出现在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的联合门诊。当医生指出“您的疼痛是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”时,刘女士先是一愣,随即嚎啕大哭:“原来我不是装病!”

张先生在心理评估后恍然大悟:“父亲去世那年我拼命工作,现在才明白,那些疼是没流出来的眼泪。”

五、治疗过程:身心同治的康复之路

经过系统治疗,两位患者的身体指标出现显著改善:

治疗阶段 刘女士疼痛指数(0-10) 止痛药使用量 焦虑量表评分 张先生疼痛频率 社会活动恢复度
治疗前 8.5分 6片/日 28分 15次/周 10%
1个月 6.2分 3片/日 21分 10次/周 30%
3个月 3.8分 1片/日 15分 4次/周 60%
6个月 1.5分 0片/日 8分 1次/周 90%

治疗方案核心:

  1. 认知行为疗法(CBT):重建对疼痛的认知
  2. 正念减压训练:每天15分钟身体扫描练习
  3. 抗抑郁药物:调节神经递质改善疼痛敏感性
  4. 渐进性康复训练:从散步到慢跑的身体唤醒

六、治疗后结果:重获新生

现在的刘女士重返职场:“当疼痛来袭时,我会做‘情绪急救’——深呼吸并告诉自己‘这是压力信号’。上个月还带女儿去了迪士尼,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!”

张先生则重新站上讲台:“现在备课累了会做冥想,学生们都说‘老师笑容变多了’。最神奇的是,三年没碰的吉他,现在又能弹了。”

七、给病友的真心话

  1. 你的疼痛真实存在,但根源可能在心灵
  2. 停止“检查马拉松”,心理治疗不是最后选择
  3. 身体是最诚实的信使,请倾听它的声音

八、专业引导

吉林中山医院精神心理专科提醒:当持续疼痛超过6个月且检查无异常时,建议进行心理评估神经递质检测。躯体症状障碍治疗越早,康复可能性越大。

九、康复寄语

“疼痛是身体写给我们的一封信,只是我们忘了如何阅读。”刘女士的故事证明,当心灵获得疗愈,身体也会随之平静。记住:你经历的痛苦不是幻觉,而是需要被正确解读的信号。今天的勇敢面对,是为了明天能真正无痛地生活。阴霾终将散去,阳光正透过云层等你。

?